NO.053412

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记齐河县政协委员、德州市民建会员、齐达资源再生废旧机械设备回收中心总经理 苑凤岐

苑凤岐为困难学生送爱心书包 (1)_副本.jpg

“吝啬”是他的绰号,“大方”是他的名片。从这种近似悖论的称谓中,折射出来的,是他对金钱和人间真情的理性选择。他让我们体会到,在这个社会,什么才是真正的贫穷,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裕。他就是德州市民建会员、齐河县政协委员、齐达资源再生废旧机械设备回收中心总经理苑凤岐。

苑凤岐15岁丧父,小学没毕业就辍学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他贩过大料,卖过冰棍,卖过菜,拼命的挣钱,依靠这些微薄的收入来填补家用。有一次,在济南的小旅馆里,辛辛苦苦积攒的300多元钱被盗。孤立无援时,好心的店老板看他是个孩子就免了他的食宿费,满含热泪的他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报答。等他条件稍好带着东西前去探望时,店里已经换了老板,好心人已不知去向。这次济南之行使他深深地认识到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关心帮助。慢慢的,苑凤岐通过自己的努力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注册了齐河县齐达资源再生旧机械设备回收中心。

也许比起普通老百姓,苑凤岐算是个有钱人。有了钱的苑凤岐对自己却是相当的“抠”。路途中坐最低廉的车,吃最低廉的饭菜,住最便宜的旅馆。打电话用的是七八年前的二手手机,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名牌。朋友们叫他“死抠门”。

虽然苑凤岐对自己“吝啬”, 但对别人却相当的“大方”,特别是对需要帮助的人,他总会无私的伸出援手。在苑凤岐的钱包里,有一张被叠得整整齐齐的纸——一份高考特困生的资助名单。“这份名单是我从齐河当地一份报纸上打印下来的,上面详细记录了学生的姓名、电话和地址,按图索骥,我能够迅速地找到需要救助的学生本人。”苑凤岐说,这份名单是他2010年在朋友家无意间看到的。他如获至宝,话没说完,拿起报纸就走了。“我十几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和母亲相依为命,三十岁才成家。这些贫困学生让我心疼,看见他们就像看见曾经的我,这个忙得帮。”苑凤岐坚持资助这些学生读完大学,等到他们就业了,挣到钱了,他就重新资助新一届大一学生,再次资助到他们找到工作。如此下去,不会停止。

在这份名单中,有青岛大学、山东交通学院、曲阜师范大学、聊城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甚至还有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生。其中,来自齐河县宣章屯镇耿庄的刘希合曾经就读于清华大学,谈起苑风岐,他说:“这个胖乎乎的叔叔话不多,总说自己没读几天书,不求有回报,但求我们别辜负学业,再走他小时候的艰辛路。”2013年春节,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李永斌和其他几个被资助的学生一起来到了苑凤岐家里,“作为学生,我们囊中羞涩,能为苑叔叔做的,就是帮他把房子打扫干净”。

2010年资助贫困大学生开始,苑凤岐就“上瘾”了,无论是团县委发起的救助贫困大学生活动,还是县妇联举行的春蕾女童救助计划,他总是带头响应。经粗略计算,他资助过的大学生、儿童及残疾人已有300多人。别人问他,救助别人花了多少钱?他想了又想,说出一个模糊的数字“几十万”,这些白花花的银子都是他的血汗钱,他不心疼?其实,苑凤岐也有自己的“私心”,他告诉我们,“荣誉”是他最在乎的,而他眼中的“荣誉”究竟是什么?是一张烫金纸外加一个大红印章?苑凤岐说,都不是,这荣誉来自内心的一种感觉。

苑凤岐举了一个生活实例。“我去建设银行存钱,结果一个穿着银行制服的小丫头叫我‘苑伯,还记得我吗?’”,因为帮助过的人较多,他一时间脑子有些短路。和这个年轻人交谈了两句,他才知道,这是当年他资助过的一名大学生,如今已成功应聘到银行工作。“看到孩子现在有了出息,这比给我戴十朵大红花都好使,心里头痛快!”他说。

曾经有人劝过苑凤岐不用救助这么多人,救助两三个人,每次一人一两万,这样他们会记住,将来也会报答。可是苑凤岐却这样回答,“我不图回报,他们记住我也好,不记住我也好,我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能得到帮助,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困境。我希望能多资助一些学生,帮助更多的孩子。资助贫困学生这件事情,我也会一直坚持做下去。我要让贫困的孩子不像我一样再走艰辛路。”

苑凤岐觉得,他帮助别人,感到别人的生活有了改善,他会从内心感觉到快乐。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互帮互助,“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美好。”因为苑凤岐的善行义举,他先后获得山东好人、最美山东人、和谐山东公益风尚人物、山东善行义举四德榜先模人物、德州十大公益风尚人物、德州最美平凡人、第四届山东德州市道德模范、县春蕾计划爱心人士、大义最美齐河人等荣誉称号。从苑凤岐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一股正义,也许正是内心的正义感支持着他一直坚持做善事,这应当就是一个平凡人的非凡情!

二维码内容页底部.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