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50034
王一君,男,1969年10月出生。山东省政协委员,民盟盟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景德镇陶瓷大学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十几年来,多次应邀为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领导人创作国礼陶瓷艺术作品,深受赞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玉之美,在于你越是与之亲近,它就会越发圆润、越有光泽。玉在身,可以让人镇定身心,宁静而致远。
“温润如玉”是这位最年轻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给人的第一印象。飘逸的发束,朴素的外表,谦和的气质,不知不觉中给人以美的熏陶与感染。豁达潇洒,雍容自若,这是王一君的写照,也是王一君试图呈献给世人的艺术世界。
“交叉点”的艺术
陶瓷艺术并不是单纯的追求“纯艺术”,在这个艺术过程中,至少有几个点在交叉。材质的运用、工艺手段的运用只能是一个技术层面,它在和思想情感、文化创意的脉络找交叉点。往往很多时候它们是平行的,忽然有一天,哪个交叉点找得更准,就更接近成功。谈起陶瓷艺术,王一君整个人神采飞扬,颇有指点江山的意气与激昂。
王一君工作室的地上错落摆放着他的陶艺作品《萌者尽达》。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王一君从《礼记·月令》“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中,获得了灵感,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用一种独特的手法,把中国人的生命意识、自然情怀与陶瓷语言完美结合,将事物初生时的蓬勃之气表达得淋漓尽致。作品造型独特,手法夸张,个性鲜明,极具视觉冲击力,是用现代时尚理念诠释传统经典意蕴的代表。2008年该作品获第五届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金奖。
“不识规矩门外汉,泥于窠臼是半残”。王一君痴迷于刻瓷却并不拘泥于传统的手段。在创作实践过程中,王一君也注重刻瓷理论的研究,注重新材质的应用和新工艺新手法的运用。他经过多次实践,发明了结晶釉刻瓷、彩釉虚喷背景刻瓷、单刀意刻结合窑变釉综合装饰、鲁青瓷釉下彩新工艺等,尝试用各种手法创作,以特殊的方式,从特殊的视角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一日,王一君闲读王羲之的《兰亭序》,有感于怀,夜来双鹅入梦。次日,灵感大发的王一君便着手制作刻瓷,作品一气呵成。画面中两只鹅在对话,两鹅在雪地之中款款而行,用结晶釉表现出来,将梦幻之感与刻瓷艺术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这个作品便是《梦鹅佳境》。一经展出,立刻吸引了评委的目光。这个集文化创意、新工艺于一身的作品获得全国创新金奖。
可以说,经过不断地实践、摸索,王一君在材质、工艺、思想等各方面找寻到了恰当的交叉点,也从内在精神、外在形式都找到了在陶瓷上灵活再现中国文化艺术之美的方法。这是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之上的,也是与王一君大胆创新分不开的。
坎坷的艺术路
王一君是普通陶瓷工人的孩子,自幼活泼好动,对外界充满好奇。耳濡目染、陶瓷熏陶,牵动着他的发展方向,高中毕业他考取了山东艺术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后,便一头扎进了陶瓷艺术的海洋。然而一路走来,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90年代末期,所在单位破产,王一君遂成失业大军中的一员。而偏偏父母双双患脑血栓住院,两位老人也是瓷厂退休工人,医药费无处报销,但病不能不治疗,而且需要长期用药。为了生存,王一君曾经在路边租一间房子,给人加工刻瓷工艺。那几年,在市场经济大潮下,他的许多同行耐不住寂寞和诱惑纷纷改行,做餐饮、旅游等。因为体制原因,他的作品没有机会参加国家举办的各种大赛,无缘获得社会各方赏识,自然也长期经历了“埋在深山人不识”的苦恼。然而生活的磨难并没有减弱他对艺术的痴迷,业余时间依然徜徉于他的陶瓷艺术世界,坚持创作。通过大量实践创作,王一君对刻瓷艺术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对生活的感悟。这段经历成为了他宝贵的财富,铸就了他谦和宽容,开朗乐观的性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认识刻瓷艺术的价值,王一君也慢慢开始崭露头角。
2003年,王一君被评选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此后,王一君的艺术创作多次参加全国及国际美展并获奖,获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曾赴北欧进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应邀参加文化部主办的“中瑞文化交流节”,分别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和索德太利亚举办个人作品展。多次应邀为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胡锦涛、温家宝等创作艺术类国礼作品,以赠友好国家的首脑。
2008年,王一君作品被英国珍宝馆收藏,2009年他的陶瓷作品入展中国美术馆,2010年王一君被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会授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聘为山东省内惟一一位“现当代陶瓷艺术鉴定专家”。上海世博会上,王一君有3件作品入选世博展。
2010年淄博陶博会期间,王一君鲁青瓷刻瓷专场拍卖会成为陶博会的一大亮点。在淄博这是第一次大师个人作品拍卖会,现场座无虚席。最终,亮相拍卖会的31件作品,拍出30件,成交总额为92.5万元。其中,作品鹿头尊《乐水乐山》,以40万元的高价成交。
热心的“王大师”
王一君有中国文化人谦和温润的性格,也怀有“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的理想与志气。每当社会需要的时候,王一君总是第一时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2003年“非典”期间,王一君坚持排除一切困难,圆满完成了全国人大交予的任务,中国环保世纪行执委会特意致函感谢。2008年5月,正在国外交流的王一君得知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匆忙回国,向淄博慈善总会以及其他慈善团体捐赠陶瓷作品、书画作品与现金,带动广大业内人士献爱心。此后,又马不停蹄远赴香港参与慈善赈灾活动,被授予“重建汶川爱心大师”称号;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后,王一君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慈善爱心活动,号召大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我们中国的知识分子有责任感,有勇气,有担当,我们民盟的前辈身上也有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我们得把这种传统接过来,传下去。这是我们中国文化人的传统和精神,也是一种荣耀,不能在我们这里丢掉”。
王一君名声越来越大,创作也愈发成熟,河北、天津、湖北、江西、吉林等省市多有业内人士慕名前来学习。王一君在创作、参加学术会议之余,都热情接待。
尽管王一君的头衔越来越多,但他却一如既往地谦逊。王一君说,他是幸运的,有幸遇上许多的艺术知音,获得了诸多的荣誉。只有怀着感恩的心,坚持创作,热爱生活,才能回报朋友的关心,前辈的厚爱。王一君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才加入到刻瓷创作中来,为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因为“金字塔塔身越坚实,塔尖才能越发出类拔萃”。
(王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