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63501
窦延丽,女,1965年12月出生,女,回族,山东东昌府区人。现任聊城市实验中学常务副校长,民革东昌府区区委会副主委。2004年起任第十、十一、十二届聊城市政协委员,连任两届市政协科教文卫体专委会委员。
因为热爱,所以选择
窦延丽作为一名教育界别的市政协委员,怎样将委员的荣誉转化为责任,服务于社会,奉献给百姓,她感到这应是一名政协委员的自觉操守。2004年当上委员后,暑假期间,她自费参加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学习,此后又不断地自费进行深造,考取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掌握了做心理咨询工作的技术。重点解决青少年面临的心理困扰、行为偏差、厌学逃学、网络成瘾、孤独内向等问题。通过个案帮扶、困难帮助、法制讲座等做法,开展家庭教育、学业辅导、心理疏导、职业规划等公益援助,以自己微薄之力帮助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先后帮扶于晶晶等近10余名孤儿、自闭症患者和单亲家庭子女度过难关。2011年4月,一次偶然的值班机会,她得知了2010级一名女学生有严重的自杀倾向,对此她表示了高度的关注,找到孩子的母亲进行了倾心的谈话并建议对孩子进行专业的治疗,但是由于其害怕外人知道而放弃治疗。三思之后,一种挽救孩子的责任感使她决定为孩子尝试进行咨询,因为对具有严重自杀倾向的来访者进行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是承担一定风险的。在与她母亲的交谈中,她了解了孩子坎坷的成长经历,了解了孩子所承受的畸形的家庭压力,设计了一套方案对母女俩同步进行帮助。在两次咨询后,孩子的状况得到了明显好转,带着良好的心态走进了考场,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高中。这只是离异家庭和重组家庭对孩子影响的一个案例,太多的孩子需要这样的帮助,为此,窦延丽负责成立了学校心理咨询室对学生经常性的进行个案辅导。学生小荆曾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后来,弟弟降生了,父母把所有的关爱都转移到弟弟的身上。父母对小荆的态度也变了:回家不仅要求她煮饭,还要喂鸡鸭,还要洗洗衣服,照看弟弟。当时的小荆并没有意识到父母对她的态度的改变,而默默地做着事。后来,为了生计而忙碌的父母时不时把埋怨情绪抛之小雅身上,动不动粗言秽语,简单暴力。时间长了,她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委屈与无助包围着她,脾气越来越妄任而为;无助的情绪越积越多,甚至还产生过极端想法。在同学们的眼中她成为另类,很多同学远离了她。窦校长意识到家庭因素的影响,为此,特地开辟家校联系的路子。在她帮助下,家长及时改正了教育的简单暴力和传统思想“重男轻女”的错误。为了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她又从网上有关心理咨询的网站翻阅了大量的心理教育方面的指南书籍,把一些文章的重点摘录下来,不定期地交给她父母或在家长会上讨论学习。现在的小荆在班内人缘也好了,形成了积极的自我观念,更让全班同学接受了一次洗礼。2004年以来,窦校长年年为每一级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问卷并建立问题学生心理档案,每个月上心理辅导课近10多个主题的四十节课,每年心理咨询的个案达100人以上,每学期给师生、家长做专题讲座达十几次。2009年,作为聊城市心理健康协会成员,参与团省委青少年心理健康救助团队,作为国家认证的专业心理咨询师被山东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协会连续两届被聘为理事。
因为责任,所以付出
在组织的培养下,窦延丽连任第十届、第十一届、十二届市政协委员和第十一届、十二届市政协科教文卫体专委会委员、东昌府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东昌府区第十二届政协常委。
身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少数民族女干部,她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政议政,坚定政治立场,利用广泛的社会影响,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统一战线做了很多实际工作。东昌府区共有9万回族群众,由于城市拆迁,家族墓地很多被征用,回族风俗土葬占地较多,墓地批复手续繁琐,回族群众对死无葬身之所情绪激烈,有一次要直接抬亡者去政府讨说法。窦延丽得知后一方面代表群众向政府反映问题,一夜奋笔疾书写出7000字的材料;另一方面利用个人亲戚朋友诸门挨户安抚大家情绪;连续5年写提案为此事提建议,在她的努力下,回民公墓已正常使用。作为民革东昌府区副主委,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多年来,无论有多忙,她都想方设法妥善安排好调研等参政议政工作。总是在参政议政选题中,同大家一起商讨课题,制订计划。保证了聊城民革每年在市政协会发言和提案、建议案的质量不断出现新的突破。当市政协委员15年来,她共撰写提案30余件,参与专委会调研每年3——5次,三次在全委会上做典型发言。2008年、2010年就城区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为全市政协委员做报告,3项提案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2009年、2011年均被评为聊城市优秀政协委员。2011年被民革省委评为参政议政先进个人。
因为热情,所以进取
作为常务副校长,她带领全校教师进行了“考试即教育”、“赏识激励教育”和“学生成长课程”三项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创设了“大班分小班,小班分小组”班级管理模式。教学中,形成了政治学科个人课堂教学风格,多节优质课、观摩课获奖。到8县市区进行水城名师送课下县活动,取得广泛好评。在教科研创新方面,个人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其中《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获市级优秀科研课题一等奖。所独创的教学实践活动《模拟法庭》获市科研成果一等奖。发表及获奖论文十几篇。参与论著3部。
曾为市医院、城市管理局、市公安局、市电业局等单位创作诗朗诵等文艺作品。其中为市公安局创作的《热血铸警魂》剧本多次获奖;为市交警大队创作的情景剧《坚守》获公安部展演一等奖,被宣传部授予优秀创作奖。
个人荣获聊城市首届水城名师,市区两级师德标兵,聊城市十佳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聊城市教育创新先进人物等多种荣誉称号。个人事迹被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聊城日报、《中国教工》等报刊报道后,聊城市电视台以《红烛》为题拍摄了专题片,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曾被多家单位邀请做事迹报告与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