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50084

倾情小麦育种 服务农民增收

——记九三学社烟台市委委员、小麦育种专家 王江春

王江春.jpg

王江春  男,汉族,1965年2月出生,博士。现任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小麦所副所长、研究员。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小麦育种岗位专家,烟台大学农学院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烟台市市委委员,九三学社烟台市福山区支社主委,福山区政协常委。

他先后主持承担国家攻关计划、863计划、国家粮食丰产计划,农业部跨越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发改委优质小麦基地建设以及省、市重大攻关项目等60余项,先后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级以上成果奖8项。育成的小麦新品种中有8个获得新品种权保护。主持和参与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4亿亩以上,创造社会经济效益200余亿元,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王江春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从小就对农民渴盼良种、热望增收有着切身体会。上学后,他毫不犹豫将服务于农业发展作为自己的第一志向。20多年来,他始终围绕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难题上课题、立项目,先后主持承担国家攻关计划、863计划、国家粮食丰产计划等重大攻关项目等50余项,获得省级以上成果5项,选育成功小麦优良品种8个,累计推广面积3亿亩以上,创造经济效益160余亿元,成为国内知名的小麦育种专家。同时,王江春深入田间地头,积极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新技术,热心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积极为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被亲切地称为“农户的知心朋友”。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他最大的心愿,农民受益、企业增效是他课题立项的主要依据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让群众吃得饱、吃得好是农业专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王江春不断创新育种方法,是全国屈指可数的采用航天育种技术选育出小麦新品种的专家之一。通过将航天育种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王江春选育出高产、抗病、优质,面粉白度高的小麦新品种——烟农5158,使用该品种小麦可以生产出不用添加面粉增白剂的高白度小麦粉。该品种2007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被列为山东省秋种推荐品种,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3年被列为山东省良种补贴品种;2009年3月通过了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获江苏省引种审定。2007—2011年在山东和安徽两省种植面积达912.3万亩,累计增产小麦61124.1万公斤,为农民增加收入11亿多元。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烟农5158达到国家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标准,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预计5年内,累计推广面积可达6000余万亩。累计可为社会和面粉企业增加效益近百亿元。

良种选育是一项枯燥的工作。很多育种者辛苦一辈子能选育成功一个新品种,已经是很自豪的事情,一些人甚至穷其一生之力也难以选育出一个好的品种。为了选育新品种,育种者需要长年累月地接受风吹日晒雨淋,时刻关注品种性状的一点点改变,比呵护孩子更要用心、比照顾婴儿更要耐心。育种工作的成效,往往很长时间难以看到,育种者的耐心、信心都要经受巨大考验。

在这无边无际的寂寞中,在这无穷无尽的乏味里,王江春孜孜以求、锲而不舍、锐意精进,尝尽了酸和苦,更收获了香和甜。他主持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烟农5158、烟BLU99603、烟农836、烟农999(原名烟99102)和参加选育的烟5286、烟农23、烟2070、烟农21等小麦品种均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参加选育的鲁麦14、鲁麦21、烟农19、烟农21、烟农23、烟农24、烟农5286等均通过省级或国家级审定,推广亿亩以上的有3个品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突出贡献。

王江春选育的烟836小麦新品种在2007-2010年山东省的两年旱地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均居第一位,比对照增产9.74%,2010年通过了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烟农999(烟农99102)在2008-2011年的山东省中高肥区试和高肥生产试验中均表现突出,2011年9月通过了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由于工作突出,2011年6月王江春被山东省农业厅聘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小麦育种岗位专家。

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是他持之以恒的做法,传播技术、传授经验是他自觉自愿的选择

获取一项农业科研成果周期长,难度大,要把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更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把育成的新品种及时推广,让农民尽快掌握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从中受益,是王江春最真诚的愿望。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以项目实施为依托,深入生产一线,进村入户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点对点”的科技服务。从秋种到夏收,从严寒到酷暑,在各地的麦田里,人们时常可以看到王江春风尘仆仆的身影。他和农民一起在田地里穿梭,时而蹲在地里掰开小麦的叶片,分析遇到的病害及应对的措施,直到农民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时而亲自下田,亲手示范施肥、施药的技巧,身边的农民频频点头;时而坐在地头,聚拢一群热切渴望新知的农民,讲解小麦管理知识,现场时而传来爽朗的笑声……

有人看到王江春不断劳碌,劝他注意休息。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和你们一样热爱着这片土地,为了让它肥沃、丰收,再累我也愿意!”掷地有声的话语常令身边人动容。

农民朋友最愿听王江春讲课,最愿向他求教。有人问王江春是怎么做到的?他说:高深的科技知识并不能得到农民的共鸣,只有将其转化为喜闻乐见、通俗简明、易于操作的知识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同,这一直都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依托“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小麦育种岗位专家”和科技部“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王江春在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建立示范基地十余处,带动科技示范户200多户,辐射带动户5000多户。参加“百日科技服务行动”,采用电视、广播、网络和实地、异地培训等多种形式为基层农技人员服务上万人次。

受烟台和威海等市农技部门的邀请,王江春以科技促春管为主题,针对小麦防冻和冻害挽救措施举办了系列讲座,帮助老百姓及时采取了有效的灾害防御措施,减少了损失,保证了小麦的正常生长,直接受益群众2000余人。事后,有群众反映:“多亏了王博士及时培训,才在气温偏低、倒春寒严重的情况下没有影响小麦的收成。王博士真是农家的保护神!”

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王江春多次做客烟台广播电台“金色家园”栏目,开展专家技术问答服务,将应季、应急小麦管理知识及时送到农民手中。有人说,你从事农业工作20多年,早已是小麦方面的知名专家,对小麦的种植、管理可以说是成竹在胸,还有必要这样反复调查、仔细推敲、多方检索资料吗?王江春说:我在小麦行业摸爬滚打了半辈子不假,我对这个行业比较熟悉也不假,但事物总在不断变化,农民兄弟遇到的情况又千差万别,我们的一句话有一点的差池、有一丝的含糊,都可能给他们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都可能影响他们的生活及对农业科技的信任,我又怎能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呢?

配合“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的实施,烟台市农业局、烟台市农科院联合先后成功举办了2期全国农技示范县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王江春积极参与编写培训教材,集中对基层农技人员进行培训。他还积极参加九三学社烟台市委组织的“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活动,采用现场咨询、举办讲座等形式,积极向农民传播先进技术,近年来共接受咨询1200余人次,培训农技人员2500余人,在帮助农民更新知识和理念,提高能力和水平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工作中的卓有成效,给王江春带来一系列荣誉。他先后被评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2006-2010年度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团员”“山东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贡献先进个人”“烟台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烟台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烟台市学科(技术)带头人”“烟台市优秀九三学社社员”和烟台市委统战系统“凝心聚力 富民兴烟”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王江春充分认识到:荣誉是对过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他搭建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未来他将继续勤勉努力、不懈进取,努力为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农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九三学社烟台市委

二维码内容页底部.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