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53815

情定三农一辈子

——记新泰市政协委员 靳同臣

靳同臣为常年类风湿患者送去轮椅(中间)_副本.jpg

“自己生于斯,长于斯,为父老乡亲做点实事,是理所当然,也是使命担当”,这是常常挂在靳同臣口中的一句话。实际上,他不只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政协第九届新泰市委员会的一名委员,靳同臣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农机专业,一直从事涉农工作,用他个人的话说,自己“对农村特别了解,对农业技有所长,对农民深有感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三农人’”。

初出茅庐,以所学利农

1988年,刚刚大学毕业的靳同臣来到新泰市农机局,当时正值全国上下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新泰市适时成立了“农机工程开发站”,靳同臣被分到开发站从事农机教培工作,重点对大型拖拉机操作及机械深耕进行培训。在靳同臣及其同事手把手努力下,先后有近千名农机手接受了专业培训,活跃在新泰1946平方公里中的农田上,有力加速了全市农业机械化进程。

在这之后,靳同臣先后到农委、农业局、农村改革实验办公室工作,虽然从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渐渐成长为中层干部、单位领导,但是发挥所学服务三农的行动一直没有中断过。在他的带动下,新泰市农业部门主动抽调技术骨干组建农技推广技术团队,深入生产一线做好生产情况调研,发挥技术优势,开展培训指导,制定技术方案、技术意见以及农作物种植技术规程,解答农民群众咨询。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智力引进,积极组织农技人员参加省市级专业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密切与山东农业大学、泰安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聘请专家教授做技术顾问和培训师资,大力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2004年,由于服务“三农”工作突出,靳同臣被增补为农业界政协委员,并到市政协科教文卫委工作,正式成为一名政协人。

为政一方,以真情济农

2011年底,按照省市政协统一要求,新泰市政协在全市20个乡镇街道设立了派驻机构,加强了与基层的联系联络。市政协机关选派靳同臣到翟镇负责政协工作,并由组织任命为该镇党委副书记。

肩上的担子重了,靳委员的干劲更足了。在做好镇党委安排的信访稳定、计划生育等项工作的同时,发挥党委副职的组织优势、平台优势,并借助政协的人脉资源、智力资源,在乡镇政协机构的一方小天地里,做足了为农、济农的大文章。在乡镇工作的近3年时间里,每年都组织辖区内政协委员多次开展“走基层、看亮点、察民情”为主题的进村入户社情民意调查活动,将农民疾苦、农民诉求反映到镇党委会议上,将农民所需、农民所盼上报到市政协平台上。针对乡镇群众有病就往大医院跑的实际情况,组织政协委员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加大资金倾斜,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能力”的专题报告并在市政协全委会上作了大会发言,目前,该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能力、医护人员配备水平都有了大幅提升,农村卫生室建设也有了较大改观,广大农民在家门口即享受到了更便利、更先进、更专业的医疗服务。

不仅如此,靳同臣也注重发挥好作为委员所有的权利,为百姓建言,为民生呼吁,积极撰写提案、建言献策,每年两会期间,都能上报几篇有分量、建议实的提案。针对偏远农村孩子上下学交通不便,存在大量安全隐患的现实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投放专业校车的建议。市政协将其列为重点提案,实行主席会议成员挂牌督办,协调教育、公安、交通等部门共同参与,促成泰安交运集团采用公司化模式运营,推动泰安市专业校车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目前,全市共投入使用专业校车101辆,覆盖乡镇街道17个,受益学生6千多名,群众对此反响良好。针对农村群众出行困难、进城不便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议,市政协整合报送后,得到了市领导的亲自批示,将“城乡公交一体化”列为年度民生实事,先后购置电动公交210辆,开通了新泰到龙廷、刘杜、金岭湖、莲花山、蒋石沟5条公交线路,惠及沿线12个乡镇街道、530个行政村、50万名群众。

精准扶贫,以实干兴农

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和市委统一部署,市政协机关精心选择了位于三县交界,汶河支流柴汶河源头地的省级贫困村龙廷镇东枣林村作为定点帮扶村,靳同臣主动请缨,作为第一书记驻扎到村里。曾经有人劝他,年轻时就为农业操劳,年纪大了在机关上歇一歇吧,可是靳同臣不,他要用政协人的责任和担当,为了百姓的脱贫致富,为了心中的浓“农”情结,为了毕生的三农事业。

到任伊始,靳同臣就马不停蹄,坚持推门问计、走进群众、一线调研,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连续开展政策宣传、送技下乡、科普培训、产业扶持、医疗义诊、爱心助学等行动,针对因病、因学、因残、因灾等不同致贫因素,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着力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实上见实效。

靳同臣常常说,“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他主动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两学一做”专题教育等蕴涵的精神和取得的成效带到村支部,在他的带动下东枣林村的村支部更加“活”了起来,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劲头比任何时候都足。村两委在他的帮助下,谋划制定了《壮大集体经济,推进群众致富三年计划》,结合该村处于山区的现状,化劣势变优势,在发展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销售、乡村农家游上进行探索。同时发挥政协联系面广的优势,主动联系农业、林业、工商联等部门及企业家委员,广泛寻求支持和帮助,目前已为该村意向引进林果加工生产线,力争用两年时间实现林果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百姓收入,东枣林村的一株株果树正在成为全村果农的致富“摇钱树”,在不久的将来,必定林果满枝头,香飘至四方。

二维码内容页底部.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