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53112

履职为民 奉献齐鲁

——记章丘市政协委员、山东伊莱特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兼总裁 牛余刚


牛余刚,章丘市政协委员,现任山东伊莱特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兼总裁。和很多中国企业家一样,这个从小山村走向世界的农民企业家,也有着一连串闪闪发光的桂冠:先后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优秀企业家、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山东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经营者、济南市先锋共产党员等等,加起来有58项之多。他只有小学文化,却靠自学成才,拿到了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文凭并评为工程师职称;他吃苦耐劳,13岁即闯荡东北打铁,日后回乡当村干部,带领乡亲们北上京城,南到广州劈铁,创办“四盘炉”和三赵综合厂;他兄弟姐妹六人,多数都是中共党员,争着进步,抢着创业,是一个典型的红色家庭。他不懂外语,却把企业发展的目标定位走向世界。

从担水娃变为企业家

1964年,牛余刚出生在山东省章丘市官庄乡凤凰岭下的三赵村。他聪明,顽皮,好学,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并勇于尝试。小时候,村里的小水坝有水了,他和男孩子们一起去学游泳,一不小心落到水深处,大口大口的浑水灌到肚里……他昏了过去,醒来才知道是被街坊家救了。死里逃生的他并未被这次溺水吓倒,他坚持学习,向水性好的人请教,终于学会了游泳。这件事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站在水边,永远学不会游泳,只有勇敢地跳进水里拼命划,哪怕是“狗刨式”也能成功,否则,只会被淹死。

牛余刚家人口多,生活困难,读到小学,他就当上了泥瓦匠。小工没干多久,他就想自己拿瓦刀垒墙,当他沿着墨线把一堵墙垒好后,顺墙一看,傻眼了!墙的里出外进根本不在一条线上。

此事对他震动很大。他心想:无论干啥,都得先打好基础,急于求成只能欲速则不达。之后,他虚心向师傅学习,苦练基本功,不久竟然被推举为村建筑队负责人。

1983年,父亲创办的“四盘炉”发展到了“三赵综合厂”,人手不够,劝他进厂当工人,这一年他十九岁。牛余刚很高兴,心想进厂干个技术活也不错,就满口答应了。可万万没想到父亲竟然让他担桶送水,牛余刚虽不高兴,可碍于父亲面子,只好照办。他每天一上班就抱着辘轳头拧水,再一担一担地挑到厂里,灌满水缸。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送。肩磨破了,他一声不吭,换换肩膀继续挑。在帮师傅们干这干那的同时,他也学会了不少打铁的技术,受到大伙夸赞。这时的他,打心眼里感到劳动最幸福,劳动最光荣,劳动长才干。

1986年,三赵综合厂新上了空气锤、夹板锤,生产能力提高,人员增加,父亲为了让大家不闲着,有钱挣,村里增收,决定副厂长管生产,自己集中精力到外面跑业务,同时带上牛余刚到外面历练历练。

听到这个消息,牛余刚高兴地夜不能寐。可他没想到,跑业务比挑水还要苦。为了给厂里省钱,他们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夏天睡火车站长椅,冬天住最便宜的大通铺。他看到简陋、脏乱的住宿条件不太高兴,父亲却说:“不就是睡个觉吗?能躺下就行。”外出没有汽车,就下步跑,两脚磨起了水泡,咬着牙,忍着泪水往前赶。饿了,道旁的小店里啃个干火烧,喝点开水。有一年冬天,在外地要货款时住进了小旅馆,房间里煤炉倒烟,爷俩煤气中毒,幸亏老服务员早起发现,才救了他们一命。

一次,厂里揽了个加工采煤机配件——升柱器的活,他们一无图纸,二无技术资料,只带回一件样品。牛余刚与师傅们一起研究、琢磨,当起了技术员,终于攻克难关,拿出了合格产品。可加工需车床和电焊机,厂里没有怎么办?他们以2000元买来了一台只有车身和车头箱的车床,请来师傅,东拼西凑让车床转了起来。又花600元买来一台旧电焊机,设备有了,可没人会用,他请求自己的大姐辞去县农具厂的工作,回村当了车工师傅。没有原材料,他们又到处找下脚料。一次,牛余刚联系到一些废钢材,便雇车连夜运回工厂。卸车时,因天黑看不清,一块钢坯重重地砸在了他的脚上,因此牛余刚失去了一个脚趾。出院后,他依然没有停下跑业务的脚步,有人担心行路可能受阻,可他硬是笑对苦难,有时还到篮球场来个“三步上篮”,俨然没有伤残。

1994年,父亲退休,将工厂的管理权交给了牛余刚。交接会上,看着厂里工人期待的眼神,听着父亲的嘱托,他深深体会到十多年的汗水、泪水、血水,是他一生都用不完的宝贵财富。

从小山村走向大世界

左三市长.JPG

牛余刚任厂长后的第一件事,是将工厂从村里搬到村外更名为“济南鲁阳公司”。十多年的滚打爬摸,他认识到靠为大企业打补丁,只能生存,难有大发展。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火怎么烧?他决心去闯一条新路。

他安排好工作,去了沈阳,演了一出“勤务员换订单”的人生喜剧。

在一家沈阳外贸公司,他当起了勤务员,每天负责打水、扫地、擦桌子,好多人以为他是新来的勤杂人员。只有这家公司负责人知道,那是山东来的年轻的牛厂长。最终当一张台湾的订单递到牛余刚手里时,他不知是激动,还是感谢,两眼的泪水夺眶而出。

正是这一单,为他的公司发展引来了台资,摆脱了困难,并向世界市场迈出了第一步。

合资办厂,互利共赢,闯出国门,越走越远。

牛余刚虽未读多少儒家经典,但却精于孔孟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重义,外国人重利。在中国企业与外国公司的合资中,经常因谁占51%控股挣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严重阻碍了招商引资、借国际之力发展自己的步伐。

2000年,公司改制为民企;2002年,公司与西班牙Forjas公司签订了法兰供货合同;2007年合作变合资,2011年与西班牙海斯坦普合资,牛余刚创造性地与外方“各投资50%”,从而消除了任何一方对控股企业的担忧。他又以合作“六赢”的理念统筹各方业务利益:一是让职工赢。视职工为企业主人,发展动力,任何情况下,不减员,不降薪。二是让客户赢。以质量合格、服务满意两个100%获得了中外客户的认可。三是让供应商赢。看好货,谈好价,货到付款,从不拖欠。四是让国家赢。好政策,促发展,逐年增加出口创汇与纳税,支持国家建设。五是让社会赢。企业发展了,积极援建灾区,为乡村修路,为老人与困难户、山区小学与贫困学生、慈善事业捐款捐物。六是让合作外方赢。平等投资,公开管理,盈利分红,皆大欢喜。伊莱特被评为“海斯坦普集团国际投资企业中最优秀企业”、“Mr牛成为最信得过的合伙人”。

20年的峥嵘岁月,让他不再风华正茂,历经艰难困苦与失败挫折一次次的打磨,他对生活有着清醒的认知。他提倡狼性中的拼搏与团队精神。任何改变命运的机会他都会牢牢抓住,用尽全力激情一搏。他时时思考失败,不看成功,危机意识倒逼他“如履薄冰、寝食不安”砥砺前行。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工厂发展成国际性大公司。系列盘、环、筒三大类,1000多个品种的锻压件等产品远销欧、美、亚、非、澳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9.98亿元,利税1.61亿元,税收806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8%、97%、76%,现有职工979人,同比增长21%,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一个政协委员应有的贡献。

     作者:陈玉兴

二维码内容页底部.jpg